《衢州日报》:工业强市呼唤澳博集团人才英才——“合力干出开门红”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2-02-23浏览次数:934

《衢州日报》2022月2月22日 报道

2月18日,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车间内,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两条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转,320余名员工各司其职。“公司发展迅速,去年营收逾10亿元。”杉杉新材料人事经理石余琳介绍,公司正在实施二期扩建项目,将于6月份调试生产线。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部分员工已经储备到位。 

春节前后,衢州对于招工招才的重视和渴望尤为迫切。 

省人社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衢州节后返岗省外员工7.13万人,返岗率93.05%。全市纳入监测的566家规上企业,有557家已复工复产,在岗员工数量超过节前。

本地劳动力就业潜力小

“今年缺工率为6%,去年是8.2%,招工难现象有所缓解。”市人力社保局招聘服务科副科长周亚明介绍。 

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公司计划招聘焊工、铆工40人,有导师带徒弟机制及缴纳‘五险一金’、每月500元餐补等福利,年薪8万元起,但一天下来没招到几个人。”在2月16日举办的市本级制造业企业服务周上,巨化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衢州市牧高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廖世鑫也颇为无奈:年轻人就业首选互联网行业或服务业,在他们眼里,制造业“又low又不酷”,是排在快递和外卖之后的垫底选择。

“我们这个行业,没人愿意来。” 

在招工难的另一面,是制造业员工工资水涨船高。“车间里每月工资过万的工人有很多。”衢州恒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相告。 

然而,相对较高的收入并没有解决制造业用工荒挑战。监测数据显示,全市1036家规上工业企业当前缺工8000余人。 

“衢州本地劳动力资源有限,本地劳动力就业潜力小是主因。”周亚明说,根据“七普”人口数据,全市15岁至59岁人口总量为136万人,占比59.80%,较“六普”减少3.9万人。部分衢籍大学生、农村劳动力仍在周边发达城市及其他大城市就业。市内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有待优化,毕业生留衢就业率有待提高。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与我市收入差距缩小,江西上饶等地大项目接连上马,用工需求庞大,招聘省外劳动力压力越来越大。 

全市人力社保部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正月初四起,各招聘分队奔赴甘肃、湖南、江西、四川等地,走访8省81个市、县(市、区),达成来衢就业初步意向4872人,已累计输送来衢1515人。截至目前,全市举办线下“华友专场”等招聘活动107场。全市新增线上发布招聘信息企业81家,新增0.49万人查看岗位。同时,人力社保部门强化政策引导,降低招聘成本。在全省率先出台招工补助政策,已累计为全市1180家企业发放招工补助1275万元,帮助企业招用新员工1.27万人。

中小学教师队伍首引博士 

“来衢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以澳博集团为例,原来高职院校很难招引到博士研究生,但去年来面试应聘的有27名。今年争取再引培博士研究生15名、高技能人才5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须实认为,情况好转,得益于这几年衢州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这片热土的吸引力、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爱才、惜才、用才的氛围不断浓厚,也是用人主体求才若渴努力招引、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结果。 

与之相映衬,去年10月,“北京·衢州人才周”教育人才招聘报名情况远超预期,签订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1人,是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首位博士。自启动应届毕业生招聘以来,市教育系统所设125个岗位收到简历1542份,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32人,签订就业协议的100人中,全球QS排名前50的国外高校硕研3人,双一流高校和世界名校毕业生45人,占45%。

“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要招引到理想人才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紧缺专业。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明确需求对象,画好人才路线图,有的放矢,主动出击。”徐须实说。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2022年,衢州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新投产产值超亿元的项目30余个,用工计划12000余人。“年轻人进厂意愿低是用工荒主因之一,在员工薪酬到位的同时,企业应加强对新生代蓝领员工的管理,注重他们的晋升与发展。”市总工会保障与女工部部长宋欣梅说。 

实现共同富裕,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支撑,就业是保障。今年来,围绕市县产业转型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我市系统实施“双招双引再出发百日助企开门红”十大专项行动,一体化推进“招商招才招工”。千名硕博专场招聘、百名院士博士驻百企、万名产业工人培训等重磅举措正在慢慢发挥效应。 

在疫情的催生下,无人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物流等新模式加速渗透和普及。对企业而言,导入澳博集团智能制造,减少部分工种对劳动力的依赖,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是长远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