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浙江新闻、掌上衢州:学生“点单”,社团“接单”,老师“派单” !衢职院派发3000个手作青团圆梦学生“微”心愿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2-04-02浏览次数:921


2022年4月1日 报道 通讯员 欧阳洪萍  蒋雪芬

  3月31日傍晚,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美食社向师生们派发了3000多个手作青团,引发了学生朋友圈的共鸣和追捧……及时回应学生需求,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更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和亲和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交心,让学生看到学校满满的诚意和爱意,更感受到了被关注、关心和关爱。“我们也成了令无数学子羡慕的‘别人家的学校’。”衢职院20会计2班的陈佳瑶说。

“我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居然能成真”

   “这也太让人感动了吧。”3match月31日傍晚,20会计1班陈佳瑶接过学校美食社指导老师蒋雪芬送来的手作青团,“我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居然能成真。”

   事情得追溯到4天前,校团委书记徐天随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美食照,“能整点进学校吗?”“香死了吧?想吃!”同学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感叹,甚至掀起了“清明节,我理想中的完美一餐”主题讨论,同学们接龙“点单”:“青团”“青团+1”‘青团+1”……或许因为本身就携带着最质朴最强大的治愈效果,美食成了学生们闭环管理下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慰藉……

  徐天想到,目前学校有36个学生社团,由校团委统筹管理、各部门(学院)协同指导,并且根据每个社团属性结合教师的兴趣或专长配备了相应指导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留言,徐天当即拨通了学校美食社团指导老师蒋雪芬的电话……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疫情防控的当下,当高校校园进入封闭管理。学生们的诉求该不该回应?怎么回应?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为了在“刚性”的校园封闭管理制度下最大程度地彰显“柔性”人文关怀。美食社与多方携手、用心用情“接单”:后勤保卫处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对接餐饮企业,筹备活动所需的场地、食材和人员,落实落细保障工作,社团学生撰写活动方案,经济管理学院杜拉拉训练营参与制作青团……一个本可以“视而不见”的学生“微心愿”,在各部门同心同行、主动作为、发挥优势、积极联动下,凝聚成关心关爱学生的行动共识。

作为学生工作者,应不断优化服务理念,及时察觉学生的诉求,做出适当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把关爱学生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蒋雪芬说。

“走到孩子前方一米的地方”

   历时3个多小时,3000个青团顺利制作完成,美食社邀请了公寓辅导员和部分寝室联系老师把精心打包的青团派送进学生寝室,为学生圆了小小心愿。

  “亲爱的佳瑶:美食与爱一起陪伴你,让我们心手相牵,一起向前,我们一起在衢职共盼春暖花开!”和小小青团一起的,是蒋雪芬满满爱意的祝福和希望。

  “虽然疫情封校,但爱从未缺席。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时令美食清明果,相信平凡的烟火气最抚人心,希望身处外地的你依然能感受到家得味道。”公寓辅导员李治丹希望用美食抚慰学生心灵。

   4437寝室的联系老师韩瑞鑫一笔一划地写下:“愿一颗颗软糯鲜香的清明果都能给同学们带去百份喜乐,千份平安,万份健康!”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管人。”蒋雪芬说。时代日新月异,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如果学生管理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生硬的话语、墨守成规的方式进行,“你是很难走到学生心里去的。”走到学生中间,走近一点,多近一点,再近一点……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接触的时机,靠前服务,“走到孩子前方一米的地方”,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事而导、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把“教育金句”写在为营造关爱学生的环境里,把真善美的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互动中。

  “细微处见深情,无痕处感温暖”。学生的每一个诉求,都考验着学校管理的思路和艺术,这不仅是做法上的差距,更彰显出管理思维的高下,以及对学生爱与尊重的多寡,折射着学校育人的智慧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