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一场跨越万里的职教援疆接力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2-04-19浏览次数:913

衢州日报》2022年4月19日 报道  记者尹婵萱 通讯员欧阳洪萍

最近,正在阿克苏教育学院援教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黄磊收到了一连串喜讯:他带的两位“徒弟”——阿克苏教育学院李金华、张晓梅两位教师参加阿克苏教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比赛分获一、三等奖;在师徒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功能语法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功立项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三人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分析在高职英语阅读教材中的应用》也公开发表了。

“来到阿克苏才半年,就取得了这些阶段性成果,实在高兴!”黄磊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并不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向新疆阿克苏地区派出职教力量。从2014年起,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了3批职业教学骨干加入浙江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的援教队伍。

4月17日,记者采访了黄磊和其他两位已完成援教返衢的衢职院教师,了解这场跨越万里的职教援疆接力故事。

手把手传帮带,倾力“输血”更努力“造血”  

2014年2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向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派出了援教力量。当时,医学院的职教骨干贾宝芳老师是第一个援疆的人。2015年,贾宝芳完成为期一年半的援教返衢,同为医学院的教师魏自太主动要求接班继续援教。

贾宝芳(左)“手把手”传帮带,示范规范护理流程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系有护理和康复治疗技术两个专业。当时,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教师基础都比较薄弱。”魏自太回忆说,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科研上开展活动较少,对于许多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还有语言造成的专业知识理解困难。

为了帮助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系迅速成长,贾宝芳和魏自太积极投入援教工作:采用“传帮带”的形式,手把手“带徒”,通过一对一的指导、集体备课、双向听课等方法一起探讨护理技能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比如理论上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护理操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让学生尽快学会各项护理技能等;鼓励和带动教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和全体护理老师学习护理技能的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让阿职院的护理黄磊告诉记者,他是2021年9月来到阿克苏教育学院的,和前两次不同,这次援疆,他和浙江省其他的职教老师组成了一个管理团队“组团式援疆”,短短几周,这支团队就组建起各部门、院系中层干部队伍,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内运行体系,推动受援学校办学治校水平整体提升。

是考验也是收获,他们把毕生所学献给边疆 

回首一年半的职教援疆经历,已经退休的贾宝芳老师十分感慨。

刚到阿克苏时,由于春季强烈的风沙和干燥的气候,加上饮食的改变及思乡之情,贾宝芳身体十分不适应,嘴唇干燥、咽喉疼痛、鼻子出血,但她还是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在工作中,她发现护理专业的教学操作不够标准,亟需规范。可是,所有护理专业老师的工作日已经被课表填满,实在抽不出时间进行额外的练习。贾宝芳决定,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无偿为护理专业老师们“开小灶”,手把手地辅导和示范所有护理规范操作流程。

“当时,我被安排住在市区,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位置比较偏僻,打车去容易,打车回就难了,每次来回都要折腾好几个小时。”贾宝芳回忆说,“有一次,周末结束辅导后,突然遇到了剧烈沙尘暴,根本打不到车,我只好在黄沙漫天的沙尘暴中步行回宿舍,心里很害怕。”家人得知后十分心疼,劝她放弃援疆回衢,可她咬牙拒绝了:“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阿克苏的职业教育环境有了显著进步,现在让我放弃,实在不甘心!”虽然环境艰苦,但贾宝芳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时间转眼来到了2021年,阿克苏当地的生活、教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2021年9月,黄磊动身前往阿克苏,临出发前,离第二个孩子出生还有几个月。“我算好时间,应该能在放寒假时赶上孩子出生,可是万万没想到失算了。”黄磊说,寒假还没到,孩子就要出世,可手上的援教工作正进行到关键时刻,黄磊陷入了两难。经过思想斗争,黄磊最终还是决定留在阿克苏,先完成援教的工作。“家人需要我,阿克苏也需要我,我相信,家人和孩子会理解我的选择。”黄磊说。

栽下梧桐树,盼引凤凰来。经过一代代援教教师的努力,如今,阿克苏的职业教育恰如当地知名的苹果、棉花,正在成为一张优质的地方名片。“看到阿克苏职业教育的变化,我们也都很欣慰,同时也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继续努力。”黄磊说,作为援疆教师,他们要把毕生所学献给边疆,提升职教水平,助推地方产业,在“塞上江南”耕耘一方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