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两岗三送”专项行动齐上马 衢职院聚力助企开门红 俯身贴地 主动作为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4-03-08浏览次数:10

《衢州日报》2022年3月8日 报道 通讯员 欧阳洪萍


“碳电池转化率低,转化成本高是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假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志平博士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他走访了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并和该公司技术研发主管一起“头脑风暴”,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出谋划策。

“碳电池转化率低,转化成本高是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假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志平博士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他走访了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并和该公司技术研发主管一起“头脑风暴”,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出谋划策。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衢职院组建了27支校级专业技术服务团队、1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开展“两岗三送(稳岗、增岗、送技术、送培训、送服务)”专项行动,把人才链、创新链和智力链延伸到产业的最前端。老师们善谋善为,依托自身学科背景,发挥“两勤”“两专”精神,对接了一批衢州当地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他们沉下身子到一线,主动“坐诊”,精准“问诊”,分类施策,深耕细作服务企业所需所急,打通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为企业赋能助力,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企业“开门稳”“开门红”嵌入了澳博集团衢职元素。

俯下身子向“下”走

  “补链”“强链”解企业“燃眉之急”

  想要高效助力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深入企业了解其技术发展的难点、痛点,而目前很多企业对某些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和重要产品设备缺乏自主开发权,导致生产经营受困,经济增长迟滞。衢职院把人才链、创新链和智力链延伸到产业的最前端,补短板,强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产品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高效运转。

  在了解浙江信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诉求后,信息工程学院江达飞潜心研究,开发了多套高速路预警系统,突破了不少技术难题,更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发展可能。

 江达飞带领工作室成员调试电路板

  “这些系统手机端可维护,打破了预警信息编发的时空界限,解放了信息编发人员的工作空间,让工作时间也变得更加灵活了。”江达飞介绍,他另外研发的“lora多路LED同步闪”路灯系统让车辆在安全距离前提前减速,减少了事故多发路段刮擦碰撞事件,优化了路况,节省了警力,方便了居民出行。

  “江老师研发的可嵌入超低价国产物联网芯片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运维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再也不用受外部技术的封锁,今后可以自己在此架构上搭建和拓展其他功能了。”浙江信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清说。

  俯下身子向“下”走,衢职院的服务团队把实验室技术应用到产业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浙江志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常山先导精密有限公司、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等公司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的设备已经向自动化、柔性化转化,但目前员工知识更新却远远滞后。”机电工程学院祝惠一说。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学院在组织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班,针对企业职工开展了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集成应用方面600余人次培训。参训人员都取得了人社部门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中级证书,也取得了新设备的“上岗使用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在动力电动摩托车行业,浙江衢州星月神电动车有限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内已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我们想把安全运行强制性项目、制动性能等重要部件的设计和智能系统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再缩减成本,争取领跑电动车行业。”浙江衢州星月神电动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苏安平说。“强筋壮骨”,进一步锻造长板,再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机电工程学院李东方组建了“新一代T4动力电动摩托车关键技术开发”课题组,校企共同研发,联合攻关,进一步优化了智能响应、节能省电、动力持久输出等系统,续航里程更长、能量消耗更少、稳固耐用、安全可靠,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动“坐诊” 精准“问诊”

  博士创新站助企提质增效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衢职院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了一批博士工作站,为企赋能助力。

 李培江博士创新站团队成员在现场探讨空压机传感器布设问题

  入选省级首批博士创新站的李培江博士将创新站建在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围绕智能装备产业链,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空压机装备结合在一起,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实时获取空压机工作时的压力、流量、温度等状态参数,回应在机器故障诊断上提高信息收集与传递精准性和灵敏性的诉求。将这些工作数据保存到云端,手机端等远程客户端可以随时对空压机进行监控。“利用信号处理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就形成了空压机健康状态的判定依据。”李培江说,“好比医生看病,将设备健康信号提取出来,与故障信号进行对比,不用出门,通过网络就大致能初步判别故障位置及原因。”利用这种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了从“定期检查”向“状态检修”方式的转变。“节省了检修费用,装备的工作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也大幅提升了。”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玮说。

  “每一个药物上市销售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依此反映药物在人体的吸收程度。”甘椿椿博士说,“临床药物一致性评价及伦理评估”也是长久以来柯城区人民医院科研项目申报上难以突破的问题。甘椿椿博士采用药理学的方法评价仿制药和上市药品的生物等效性:服用相同剂量的仿制药与对照药,定期检测血液中药物浓度,以此评价仿制药与对照药在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差异。“为仿制药的投入生产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柯城区人民医院临床药理中心王超超说。

  无线传感器应用在火源探测方面受制于空间拓展,浙江超亿消防装备有限公司希望在户外火源位置探测上突破技术难点以抢占市场先机,这与衢职院王军博士的研究方向匹配,通过王军多次走访调研,双方已初步达成博士工作站建站协议,接下来,王军博士将带领团队形成初步诊断报告,从光学探测的角度解决制约发展的痛点问题。

  郭春发博士创新站也与浙江浩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员工法律知识培训、素质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精准匹配充裕“资源池”

  让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门当户对”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毕业生是学校研发的最终“产品”,也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关键“首部”。人才供给侧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侧,才能确保企业坐拥丰富的用工资源。很多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由辅导员负责,在精准服务学生和企业的就业与招聘需求方面,面临着精力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两岗三送”团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拓展、引入和维系的相关用人单位澳博集团,“对哪些毕业学生‘有专长’和哪些招聘企业需求‘有缺口’也更加了解。”衢职院科学研究与社会合作处处长周明安说。老师们在走访中练就了精准识别就业信号的“火眼金睛”。哪些企业有招聘意向,岗位要求具备哪些技术技能,哪个学生个性特征、学习能力、价值观比较匹配,学生个人就业意向如何,对工资薪酬要求怎样等,各专业团队老师们都提早做好了就业信息台账,“心中有数、心里有谱”。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钉钉表单设置,对学生就业意向进行动态摸排、汇总和分类,信息工程学院制定的“四级网格”保障机制中,以专业主任为核心,带领团队及时更新校企双方供需表,辅导员、班主任负责终端对接和投送,做到了信息互动的“精准和实时”。需求关系由原来的广撒网变为精准匹配,省去诸多低效的寻寻觅觅,让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更加“门当户对”,为衢招工用工充裕了对口“资源池”,最终签约率比较高。

把人引来读书 再把人留下就业

  “培育引导”助企招才留才

  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经济。做好“人才培育”这篇文章,为衢招工用工“汇智聚才”。

  信息工程学院新开地理信息大数据等课程,积极调整教学方向,紧密对接岗位需求,19计算机专业王俊,专业技能突出,不仅自己在衢州大数据中心“如鱼得水”,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同班优秀同学来做同事,打破了该岗位零录用高职学生的历史,增加高职生的就业岗位类型,扩张了“生存空间”。

优秀校友回校分享在衢成长经历

  热爱健身的19级休闲体育专业陈程,在校内接受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并长期受学院创新创业理念的熏陶,萌生了在衢创业的想法,并在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郭大勇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并入驻学院“创客空间”,学院还为他安排了创业指导老师辅助项目孵化。如今,在校内成功运营近一年的“簿荷减重”已经在衢州体育中心办起了分店,衍生出各类相关岗位,带动了澳博集团学生就业,陈程也正朝着独立经营的方向稳步迈进。“本着‘创业一人,带动一群’的工作思路,为本地行企培育人才。”郭大勇说,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型”二级学院为办学定位,“学院注重专业老师创业指导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师在授课中必须穿插部分创业知识,对留衢创业政策解读,引导学生积极创业。”

  “在真实市场情景下打磨学生直播带货能力,学生们切实体验到了在衢创业就业的资源与政策优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汪榜江说。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依托柯城村播专班资源优势举办直播创业大赛,受大赛感染,已有多名学生接受中国·衢州四省边际直播产业创业街邀请投身村播产业,还有多位青年主播入驻村播基地,探索在衢自主创业之路。

  新生代员工个性突出,注重就业环境,追求职场体验感。精准把脉价值和情感趋向,上好“教育引导和价值引领”这堂课,把功夫做在细微处,帮助他们实现并持续维护自我价值感,对稳住“存量”做大“增量”,意义重大。

  在衢州新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做运维工程师的19网络1班瞿彦傲,负责国产电脑及麒麟系统在本地的推广,软件调试、硬件维护横跨城东城西,奔跑在烈日寒冬里,相比写字楼工作要辛苦很多。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杰团队在走访中及时捕捉到了他思想波动的情况,通过励志教育及“推广和支持国货也是一种爱国”的情怀来引导他认同岗位价值,增加岗位自豪感和行业归属感。   

  如何千方百计把准新生代员工留在“第二故乡”转化为“自家人”?经济管理学院蒋雪芬创新就业指导课授课形式,从“我讲”到“他说”,引入在衢创业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听他们“说衢州产业”“说就业政策”,分享衢州爱才、惜才、用才浓厚氛围下的个人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地传播衢州这片热土的吸引力。

  机电工程学院结合衢州五洲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注重毕业生的晋升与发展,针对个人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一人一案”的“进阶性”职业生涯规划,画就个人成长线路图,明确在企发展路径,“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未来可期。”19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徐飞说。

  无论是配给人力资源“硬件”还是输送关键技术技能“软件”,高质量的资源供给都能帮助企业更快适应产业、抢占市场,激发出社会经济的更大活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让澳博集团服务地方的举措更加聚焦、精准直达、快速见效。”衢职院党委书记徐须实说。